网上有关“国学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学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6、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7、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0、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2、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3、《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4、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5、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6、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7、?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8、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9、五金:金、银、铜、铁、锡;
20、五味:酸、甜、苦、辣、咸;
21、五行:金、木、水、火、土;
22、?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3、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4、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5、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元。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五、诗句与人
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如: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1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1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1. 国学新知网(国学常识有哪些)
国学新知网(国学常识有哪些) 1.国学常识有哪些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赵州桥(河北石家庄)、广济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八字“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五帝有五种说法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 *** 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磔刑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
2.跪求国学小常识,最好是可以做考题用的
一、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 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 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北宋、曾巩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 明道先生→北宋、程颢 伊川先生→北宋、程颐 横渠先生→北宋、张载 *** 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 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 潜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 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 随园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国、孙文 二、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 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三、人物并称者 孔孟→孔子、孟子 孟荀→孟轲、荀况 杨墨→杨朱、墨翟 老庄→老子、庄子 屈宋→屈原、宋玉 马班→司马迁、班固 枚马→枚乘、司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维、孟浩然 高岑→高适、岑参 元白→元稹、白居易 刘白→刘禹鍚、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柳→韩愈、柳宗元 韩欧→韩愈、欧阳修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欧曾→欧阳修、曾巩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陆→苏轼、陆游 苏黄→苏轼、黄庭坚 张柳→张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陆王→陆九渊、王阳明 孙洪→孙星衍、洪亮吉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3.国学知识
其实有一些是生僻的,有些是小节,不值得花大力气,有一些太难找,这其实只是查看记性好坏,有否看过,不算真正学国学,当然赏玩一下是可以的。
至于学国学,还是一点点看,比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不用看那些文学史,那要等你了解之后看的,可当复习。国学许多是文言,所以一定要增长文言知识。
我推荐一些书吧,《文心》,这是夏丏尊和叶圣陶用故事给青少年介绍一些文学知识的,经史子集适当看看,选代表性的。《古文观止》,我想不是因为选的都是好的,而是全面这本来就是给初选者看的,这类蒙学书也可看看,比如幼学琼林这类的,书店很多。
近代的也有许多可看。其实可以从耳熟能详的书籍看起,许多书都是从这些书延伸的。
学国学不一定要中国人的,西方的一些可供印证,比如修辞,有些是他们简洁;日本人不可小看,有些东西很好,可当看故事。最后一步步来,希望你不要成为万精油,可对感兴趣的钻深。
4.国学小常识:雁塔题名是怎么回事
雁塔,指今天陕西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
在大雁塔内题名,寓意指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唐代的新科进士在参加完曲江会宴后,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题名于雁塔。
唐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记载:“慈恩题名,起自张莒,本于寺中闲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唐中宗神龙年间,新科进士张莒游览京城名刹慈恩寺,一时兴起,就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大雁塔下。
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能在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
他们在参加完曲江宴饮后,乘兴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擅长书法者将他们各自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写在大雁塔的墙壁上。他们之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再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
雁塔题名,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趣谈。最出名的要算是大诗人白居易了,他二十七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心情,挥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又如另一位新科进士刘沧,也在上面留下了“紫毫粉壁题仙籍”的自豪,简直以为自己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一些没有进士头衔的权贵,对此也非常嫉妒。
如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所以非常忌恨进士,于是不仅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饮这一盛大活动,而且还命人将新科进士的题名全数除去。但是,由于雁塔题名终究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荣誉的象征,所以这种活动后代仍然沿袭不改。
宋朝的士大夫对雁塔题名的先朝旧事仍旧津津乐道:“唐人登科,燕集曲江,题名雁塔,一代之荣。观当时士风,以不得与为深恨。”
(《宝刻丛编》卷7)至清朝的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中仍有“第一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雁塔题名”的记载。流风波及朝野,影响既深且广。
当然,新进士题名并不仅限于慈恩寺一地,如唐昭宗天复四年(904),新科进士放榜,因昭宗当时车驾驻跸于陕州,所以新科进士遂在陕州的开元寺题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雁塔题名,所以后世群起效法之,并用为典故。
不同的是,唐朝的题名一般是墨书于塔壁,两宋以后,各朝的进士题名变成了刻石立碑。如高似孙《纬略》卷5记载:“本朝进士题名,皆刻名于相国、兴国两寺,盖效慈恩也。”
南宋时期,进士题名在礼部贡院或临安的寺观。元、明、清三朝,大都在国学之内立进士题名碑。
?尽管历次新科进士们的诗兴正浓,但慈恩寺的墙壁毕竟空间有限,所以不久,大雁塔的白墙便成“花墙”。可惜的是,由于时过境迁,那些曾经满墙的进士题名,到现在都已经无影无踪了。
5.国学小常识▏▏“足下”这一尊称是怎么来的
出处:按“足下”作为敬称的释义,最权威当如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所说——东汉·蔡邕《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词汇的出处无确凿资料查证,以资料来说,早至战国时期已有将“足下”明确用作敬称的用法。《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 ;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
至于其出处的渊源,有个故事很有趣: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却忘了封赏当年跟随他逃亡并割股肉让他食用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带老母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去绵山寻找,他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抱着大树和母亲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次看到木屐的时候都会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来,最终“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表示对他人的敬称。
6.有哪些关于数字的国学常识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姑六婆: 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汉初三杰: 韩信、萧何、张良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 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教九流: 儒教、佛教、道教;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五 帝: 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 毒: 其一是“五种毒虫”--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其二是“五种毒药”,就是你所说的“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三是指佛教里的“五毒”,就是“贪、嗔、痴、爱、恶”这五种“不良”情绪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 方: 东、西、南、北、中五 谷: 稻、黍、稷、麦、豆五 官: 耳、目、口、鼻、身五 金 :金、银、铜、铁、锡五 经: 易、书、诗、礼、春秋五 味: 甜、酸、苦、辣、咸五 行: 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方位——东、南、中、西、北五行对应颜色—— 青、红、黄、白、黑五行对应味道—— 酸、苦、甘、辛、咸五行对应器官—— 肝、心、脾、肺、肾五行对应季节—— 春、夏、秋、冬五 脏: 心、肝、脾、肺、肾五 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彩: 青、黄、赤、白、黑五音: 宫、商、角、徵、羽六 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六 畜: 猪、牛、羊、马、鸡、狗六 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六 亲: 父、母、兄、弟、妻、子六 艺: 礼、乐、射、御、书、数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七 窍: 口、鼻、眼、耳七情: 怒、喜、思、悲、恐、惊、忧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 方: 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 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 卦: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 仙: 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国联军: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九 洲: 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九歌: 国殇 礼魂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龙生九子: 赑屃(音bì xì)( 老大)、鸱吻(音chī wěn)( 老二)、蒲牢(音pú láo)( 老三)、狴犴(音bì àn)( 老四)、饕餮(音tāo tiè)( 老五)、蚣蝮(音bā xià,两字仅此处读此音)或 蚆螛(音bā xià)( 老六)、睚眦(音yá zì)( 老七)、狻猊(音suān ní)( 老八)、椒图(音jiāo tú)( 老九)十 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 三 经: 《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寿经》、《尔雅》、《孟子》十 三 辙: 中东、江阳、衣期、姑苏、怀来、灰堆、人辰、言前、梭波、麻沙、乜邪、遥迢、由求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书》、《南史》、《北史》、《唐书》、《新唐书》、《五代史》《隋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中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 一箭双雕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 指桑骂槐 借尸还魂 顺手牵羊 明知故昧 调虎离山 欲擒先纵 釜底抽薪 先发制人 打草惊蛇 落井下石 虚张声势 反客为主 金蝉脱壳 移尸嫁祸 杀鸡儆猴 偷龙转凤 擒贼擒王 扮猪吃虎 过桥抽板 李代桃僵 抛砖引玉 美人计 激将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联环计 走为上六十甲子: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天干在前,地支在后),60(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年。
7.国学小常识:“年”与“载”有何区别
年
nián
①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去~│三~五载。前边直接加数词,不用量词。
②每年的:~会│~鉴│~产量。
③岁数:~纪│~龄│忘~交│益寿延~。
④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幼~│少~│青~│中~│老~。
⑤时期;时代:近~│明朝末~│光绪~间。
⑥一年中庄稼的收成:~成│~景│丰~│歉~。
⑦年节:新~│过~│给大家拜~。
⑧有关年节的(用品):~糕│~货│~画。
⑨科举时代同年登科的关系:~兄│~谊│同~。
⑩(Nián)姓。
载
zǎi
年:一年半~丨三年五~丨千~难逢。
◆
载
zǎi
记载
①;刊登:登~丨刊~丨转~。另见zài。
◆
载
zài
①装载:~客丨~货◇~誉归来。
②充满(道路):风雪~途丨怨声~道。
③(Zài)姓。
◆ 载
zài
〈书〉又;且:~歌~舞。另见zǎi。
关于“国学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曼青]投稿,不代表恒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hzwy.cn/kepu/202511-208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恒泽号的签约作者“曼青”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国学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学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常见借代词语 ...
文章不错《国学知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