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庄子寓言故事:孔子拜颜回为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庄子寓言故事:孔子拜颜回为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这众人皆知。为什么孔子要拜颜回为师呢?这是庄子虚构的故事。
有一天,颜回跑到孔子的跟前,特别高兴地说:“我进步了,我进步了!”
孔子说:“你怎么进步了呀?”
颜回说:“我已经忘掉仁义了!”
孔子高兴地说:“哦,亲爱的孩子,你很棒,但是,还欠点火候,因为你还没有进入大道的境界。”
颜回听老师这么说,折返回去,继续修炼。几天后,又跑来对孔子说:“我进入大道的境界了!”
孔子说:“怎么说呢?”
颜回说:“我已经忘掉礼乐了!”
孔子接着说:“哦,我亲爱的孩子,你真的太棒了,但是现在工夫也还没做够,你离大道的境界还差一点。”
又过了几天,颜回第三次跑来对孔子说:“这次,我真的进入大道的境界了!”
孔子又说:“你说得具体一点,怎么就进入道境了呢?”
颜回说:“我端坐着,可以忘掉一切了。”
孔子说:“我亲爱的孩子,什么叫“坐忘”啊?”
孔子很惊奇,自己都没见过这新鲜词汇,于是开始向颜回请教。
颜回说:“毁坏形体,泯灭聪明,形智皆弃,与大道混同为一,这就叫做坐忘。”
孔子说:“天啊,与道混同为一,就没有好恶之情;与变化同游,就不会固执守常了。你果真成了贤人啊,我愿意跟在你后面学习了。”
庄子讲这个故事,旨在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孔子这样的儒学大家,都要向得“道” 的弟子学习,领略道家的思想了,普通人更应该以“道”为追求目标。
在故事中,庄子教学了儒家思想者,进入道家思想的三个步骤:
1-? 忘记仁义
2-? 忘记礼乐
3-? 忘记自我
仁义、礼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忘掉了这两者,就脱离了儒家思想。
孔子和庄子不是同时代的人,孔子也不知庄子是何其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主张。
虚构故意为主题服务,是庄子的写作方法。
一、 ?心斋坐忘,庄子喜欢借助儒家的圣人来讲自己的故事。心斋坐忘是由儒家之口提出来的,在《庄子》这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颜回跟孔子诉苦,老师问他,你有什么痛苦之处呢,颜回说为什么我总是没有进步。孔子说,那你要做到斋,颜回说我家庭贫困,已经好几个月不食酒肉了,孔子说,你那是身斋,我说的是心斋。那么什么是心斋呢。不用耳听,用耳听的是外部客观的声音;不用心听,用心去听到的是一些文字思想。你要用气去听,气是虚的,用气去听你才能听到道。“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不但要让孔子师徒谈论心斋,而且还让孔子去向道家的老祖宗老子请教。有一天,年轻的孔子去拜访德高望重的老子,他请教老子,怎么样才能致道。老子回答说:“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这里的“而”当“尔”讲,意思是,你要疏通你的心,你要清洁你的精神,你要放弃你的知识。坐忘也是出自孔子师徒之口,颜回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为坐忘。”这句话的意思是,坐在那里,用意念去掉自己的四肢,人有手就要去抢、去夺;人有脚就要去为名利而奔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聪是耳朵,即听力;明是眼睛,即视力。聪明,既是人的器官又是人的智慧,所以堕肢体是离形,黜聪明是离智,去掉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和大道相通。心斋坐忘是相通的,心斋是一个前提,一个过程。坐忘是一种结果,一种境界。 庄子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寓言故事叫梓庆削木为鐻,“鐻”是琴的意思,梓庆是做琴匠师,孔子向子庆请教如何做鐻,梓庆说我先斋三天就忘记了庆赏爵禄,斋到第五天就忘了非誉巧拙,斋到第七天就忘了我有四肢形体,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先忘利,再忘名,最后忘我。二、心静则明。庄子的心灵之道第二个要义是静,老子讲虚静。庄子讲心静。庄子说水静的时候则明烛须眉,水平静的时候,就犹如一面镜子,它能把人的面貌准确的照出来。水平是匠人筑墙的标准,圣人之心静乎?圣人的心如果平静了,那就是天地的标准,万物的明镜。
三、 ?法天贵真。法天是老子提出的,贵真是庄子提出的。天、自然是最真的,人法天必然要以真为贵。庄子主张人要真率真诚,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反对强哭、强怒、强亲。真正的哀伤,即使没有哭声,也有哀痛之感,真正的愤怒,即使没有发出来,也有威严感,真正的亲切,即使是不笑,也会给人温和之感。真,是能够被感知到的。庄子的法天贵真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 ,要为情造文,千万不要为文造情;明代李贽的《童心说》,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李贽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均是出自童心;王国维的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情感叫做境界,王国维从这一点出发,最推崇的词人是李后主,他作为亡国之君,非常真率,他能将亡国之痛毫无遮拦地写出来,是真的体现。
庄子的心灵之道和老子的本体之道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老子是关心政治现实的,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庄子的心灵之道,他常常是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入到人的情感深处。庄子的心灵之道更多的是影响到后来的文学作品。
关于“庄子寓言故事:孔子拜颜回为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冰玉]投稿,不代表恒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hzwy.cn/zlan/202511-325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恒泽号的签约作者“冰玉”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庄子寓言故事:孔子拜颜回为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庄子寓言故事:孔子拜颜回为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庄子寓言故事:孔子拜颜回为师》内容很有帮助